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花蓮佛光人樂齡智慧分享 老年生活的幸福之道
2024-10-01
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吉安第三分會,於9月27日在花蓮縣吉安鄉東昌銀髮福氣站,首次舉辦「一社區一蓮花幸福講座」,近70位長者參與。講座由國際佛光會檀講師戴慶華主持,吉安鄉民代表姜景文、2位人間佛教宣講員楊璽樺和李美蘭,分享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《做個樂齡老人》篇章,探討高齡社會中如何保持身心健康、提升生活幸福感。
東昌銀髮福氣站站長高合冬致詞表示,受到勝安村觀摩的啟發,感到自己很有福氣,要將這份福氣帶到社區,散播給每位長者。他感謝活動帶來知識和正能量,結識許多佛光朋友,希望未來能繼續合作。
戴慶華引言,星雲大師97歲高齡圓寂,即使在重病中也保持感恩和歡喜的心,常說佛光山出產的是歡喜。戴慶華期勉銀髮族保持日日行三好,時時展四給,就能自在、快樂做個樂齡老人。
姜景文分享〈老人自愛〉,提到老年人自我照顧與自我提升的重要。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,老大人面臨獨居和健康問題,應自我保健,減少對他人的依賴,同時保持謙虛與反省的態度,避免「倚老賣老」。此外,老大人應廣結善緣,參與社交活動,保持心境年輕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。姜景文以其婆婆為例,即使面對喪偶和失去子女的痛苦,仍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,照顧好自己即照顧好全家。姜景文強調星雲大師的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讓他體會到年紀愈長,行三好能自愛。
諺語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,楊璽樺就〈老人的智慧〉分享,老年人經歷人生的風雨,見多識廣、仁慈待人、冷靜行事等特質,不僅對個人有益,對社會也具有指導作用。舉例在原住民部落長大,楊璽樺學習到外公作為頭目,對現實的判斷,保持幽默面對挑戰的態度;18歲即從軍到台灣的父親,教導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他強調星雲大師給佛光人的工作信條「四給」,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,為他增添智慧與力量。
李美蘭從〈老來子〉指出,許多老人隨著年齡增長,會依賴他人照顧,心態消極,「老來子」就是「你沒有地方去,便想要找一個地方,找一個人;即使他不要你來,你也要來,甚至請求他讓你來」。老人應保持感恩與知足的心態,並且通過修行、忙碌和社會參與,使生活變得充實。積極參與義工或其他社會事務,避免自我邊緣化,要感恩、知足、用功、忙碌,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的「老回來」,重新被需要。
李美蘭並分享加入佛光會的際遇,讓自己「忙」得很有營養,感恩佛光會務重用她對攝影的興趣,留下美麗的畫面;感恩月光寺開設禪鼓和人間音緣合唱班,讓身心靈健康;感恩在佛光會的學習,增進講說和溝通的能力,希望未來是家裡的「老回來」。
聽眾張秀梅表示,講座讓她更加重視自我照顧,不要讓孩子們擔心。王月娟感謝高站長安排這場活動,讓她對佛教有了新的認識,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教育,收穫很多。
東昌銀髮福氣站站長高合冬致詞表示,受到勝安村觀摩的啟發,感到自己很有福氣,要將這份福氣帶到社區,散播給每位長者。他感謝活動帶來知識和正能量,結識許多佛光朋友,希望未來能繼續合作。
戴慶華引言,星雲大師97歲高齡圓寂,即使在重病中也保持感恩和歡喜的心,常說佛光山出產的是歡喜。戴慶華期勉銀髮族保持日日行三好,時時展四給,就能自在、快樂做個樂齡老人。
姜景文分享〈老人自愛〉,提到老年人自我照顧與自我提升的重要。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,老大人面臨獨居和健康問題,應自我保健,減少對他人的依賴,同時保持謙虛與反省的態度,避免「倚老賣老」。此外,老大人應廣結善緣,參與社交活動,保持心境年輕,進而提升生活品質。姜景文以其婆婆為例,即使面對喪偶和失去子女的痛苦,仍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,照顧好自己即照顧好全家。姜景文強調星雲大師的「做好事、說好話、存好心」,讓他體會到年紀愈長,行三好能自愛。
諺語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,楊璽樺就〈老人的智慧〉分享,老年人經歷人生的風雨,見多識廣、仁慈待人、冷靜行事等特質,不僅對個人有益,對社會也具有指導作用。舉例在原住民部落長大,楊璽樺學習到外公作為頭目,對現實的判斷,保持幽默面對挑戰的態度;18歲即從軍到台灣的父親,教導他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。他強調星雲大師給佛光人的工作信條「四給」,給人信心、給人歡喜、給人希望、給人方便,為他增添智慧與力量。
李美蘭從〈老來子〉指出,許多老人隨著年齡增長,會依賴他人照顧,心態消極,「老來子」就是「你沒有地方去,便想要找一個地方,找一個人;即使他不要你來,你也要來,甚至請求他讓你來」。老人應保持感恩與知足的心態,並且通過修行、忙碌和社會參與,使生活變得充實。積極參與義工或其他社會事務,避免自我邊緣化,要感恩、知足、用功、忙碌,成為家庭和社會中的「老回來」,重新被需要。
李美蘭並分享加入佛光會的際遇,讓自己「忙」得很有營養,感恩佛光會務重用她對攝影的興趣,留下美麗的畫面;感恩月光寺開設禪鼓和人間音緣合唱班,讓身心靈健康;感恩在佛光會的學習,增進講說和溝通的能力,希望未來是家裡的「老回來」。
聽眾張秀梅表示,講座讓她更加重視自我照顧,不要讓孩子們擔心。王月娟感謝高站長安排這場活動,讓她對佛教有了新的認識,佛教既是宗教也是教育,收穫很多。
最新消息
普中菁英盃越級挑戰高中組 展現初生之犢氣魄
2025-08-16佛光緣美術館東禪館「澡雪洗心」展 陳漫之藝術創作分享會
2025-08-16新營講堂 災後溫馨送關懷
2025-08-16佛光大學114學年度新生入學說明會登場 新生與家長齊聚校園
2025-08-16領袖的起點 從三好四給打造優秀學長
2025-08-16跨國青年走讀旗美九區 體驗公益與文化交融
2025-08-16東禪寺花燈製作研習營 馬來亞大學領會文化內涵
2025-08-16佛光法水寺學員來台參學 開啟心靈之旅
2025-08-162025年非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考出智慧與信念
2025-08-16東禪行佛分會孝道月修持 抄經靜心報父母恩
2025-08-16
相
關
消
息